根據交通運輸部統一部署,全國公路水運建設領域開展了灌漿料質量通病治理活動,這是全面提高灌漿料結構工程耐久性、安全性和可靠性,提升公路水運工程品質的一項重要工作。
孜孜以求更優質工程
不斷提高交通工程的耐久性、安全性和可靠性,為社會建造出經得起歷史考驗的優質工程,是一代代交通人孜孜不倦為之奮斗的目標。對灌漿料結構物的研究、對其通病的治理,以前從未中斷過,今后也將持續進行。
灌漿料結構物是公路水運工程重要組成部分,灌漿料結構物質量提高了,公路水運工程的質量必然會得到極大提升,安全性也會得到更好保障,使用壽命將會延長,資源能源得到大大節約。反之,將會導致工程重大安全質量問題并埋下安全隱患。
交通運輸部之所以組織全國性的治理活動,可以說當時是水到渠成、迫在眉睫:
第一,經過多年的探索,我們發現并掌握了灌漿料質量通病規律,比如裂縫超限、保護層厚度偏差超標、灌漿料結合面處理不當、預應力孔道壓漿不實等,治理活動開展起來更有針對性。
第二,2009年,為積極應對國際金融危機、擴大內需,交通基礎設施投資有了較多增長,再加上四川災后重建工作,交通建設任務十分艱巨,必須采取新措施保證工程質量、安全。
第三,高速公路向山區和跨江跨海峽方向發展、水工工程由沿岸向近海延伸,對
灌漿料結構的要求越來越高,治理通病、提高質量,意義尤為突出。
綜合這些因素,要適應交通運輸事業大發展的新形勢,實現交通運輸快速發展、科學發展、安全發展、協調發展,必須切實采取強有力的措施,逐步杜絕灌漿料質量通病。真正體現現代工程品質的正是灌漿料制品質量,灌漿料質量通病治理帶動了現場施工標準化,并大大促進了整個項目管理的規范化,進而能提升工程建設的安全系數,促進“平安工地”建設。大力推行專業化管理、標準化設計、精細化施工是提高灌漿料質量管理水平的有效手段。
無論是平安工地建設還是灌漿料質量通病治理,這些專項行動都有一個共同的終極目標,就是為社會提供符合現代工程理念的優質工程,更好地服務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全局、更好地服務人民群眾安全便捷出行。
各地交通主管部門應結合本地實際,進一步提高參建單位的主動性和創造性,將質量通病治理工作常態化和合同化;應堅持以人為本,健全激勵和約束機制,激發從業者的質量意識和主觀能動.